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黄金时间窗”内的生死时速:郑州九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创卒中救治“奇迹”

河南健康网 2025-03-20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19239

  近日,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在短短三天内连续收治三例急性脑梗死中年患者。凭借快速响应的卒中绿色通道和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改善了预后。

  其中,一例复杂病例的救治过程尤为惊心动魄。在生死时速的较量中,九院神经内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协作,完成了一场医学与时间的博弈。

  争分夺秒:绿色通道为生命护航

  3月13日7时50分,57岁的张先生突发反应迟钝、口角歪斜,家属迅速拨打120,8时20分将他紧急送至郑州九院。接诊医生一边安抚患者,一边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短短10分钟内,完成了接诊评估、急诊抽血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出血征象,考虑脑梗死。从发病到入院仅用30分钟,张先生牢牢抓住了脑梗救治的黄金时间窗口。

  个体化:溶栓+介入双管齐下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神经内科一病区董来宾主任医师与溶栓二线刘莉莉副主任医师快速评估,判断张先生符合静脉溶栓指征且无禁忌症,于急诊科迅速给予治疗。然而,病情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静脉溶栓过程中,患者的意识状态进一步恶化。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形成了典型的“串联病变”。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神经介入团队果断决定实施介入治疗。已经连续值班24小时的张士杰医生迅速奔赴导管室,为患者争取最后的生机。

  生死博弈:血管内介入术直击“犯罪血管”

   

  在导管室内,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造影结果清晰地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如同城市主干道与支线同时被巨石堵死,单纯溶栓已无法奏效。面对复杂的“串联病变”,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实施机械取栓+支架植入的联合治疗。

    

  图:术前病变血管

  

  董来宾主任和张士杰医生盯着显示屏上的病变血管,动作娴熟地将“抽吸导管”贴近血栓,成功取出长达2cm的红色血栓(质地硬,提示形成时间较长);开通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主干恢复通畅,但远端分支仍残留栓塞,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达80%,这是血栓脱落的“罪魁祸首”。二位专家仔细研究使用颈动脉支架,解除“源头危机”,调整导丝,植入保护伞防止术中斑块脱落,用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后,植入8x40mm支架撑开血管,术后狭窄从80%降至30%。再次造影,颅内血流恢复至3级(正常水平),缺血脑组织重新获得供血。 

  图:取出的血栓

    

  图:手术中开通的血管

       图:术后血管

  守护生命:脑卒中防治,郑州九院在行动

  术后,张先生被转入ICU进行密切监护。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他的神经功能正在逐步恢复,言语能力与肢体活动明显改善。董来宾主任指出:“脑细胞对缺氧极度敏感,每分钟死亡约190万个!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越早治疗,脑组织损伤越小。”张先生从发病到用药仅用1小时10分钟,为后续治疗奠定关键基础。脑梗死救治需遵循“时间就是大脑”原则。郑州九院通过绿色通道流程、组建24小时待命的卒中救治团队,已实现从静脉溶栓到机械取栓的无缝衔接。

  卒中专家特别提醒:若发现“言语含糊、嘴角歪斜、肢体无力”等卒中征兆,请立即拨打120,把握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窗!

  本文指导专家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董来宾

       董来宾:郑州九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拥有20余年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经验,从事神经介入诊疗工作10余年,致力于神经内科危重症抢救治疗、脑血管病诊疗及神经介入治疗。曾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进修学习,在国家级医学期刊及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擅长脑血管病治疗,独立开展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塞动脉溶栓及机械开通、颅内外支架植入、动脉瘤栓塞等介入技术。

   张士杰:神经内科一病区主治医师 。 擅长:头痛、头晕、晕厥、癫痫、脑炎 ,脊髓炎、脊髓血管病及周围神经病,高颅压、低颅压,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各种脑病。目前从事脑血管造影、颅内、外血管动、静脉血栓的溶栓与取栓、支架植入技术,并发表论文多篇。2017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进修学习;2020年参加武汉援鄂抗疫,并获得“援鄂先进个人”;2021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进修学习;2021年参加国家卫健委能力提高经介入培训班学习半年,并获得“优秀学员 ”;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脑心同治共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郑州市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脑血管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目前兼职全院高压氧会诊工作。

  来源: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