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定长不高?家长怎么做
“孩子总比同龄人矮半头,是遗传吗?”
“父母个子不高,孩子注定长不高?”
……
孩子的身高是许多父母的心头大事。虽然营养、运动能助力长高,但有些孩子的身高可能从出生起就被基因“悄悄禁锢”——这就是遗传性矮小症。今天,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遗传性矮小症?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提前发现和预防这种藏在基因里的“身高密码”?
01.什么是遗传性矮小症?
简单来说,就是遗传物质的原因直接导致的身高异常。遗传物质像一本指导身体生长的“说明书”。如果某些“身高相关基因”出了问题,孩子的身高就可能显著落后(比如100个同龄孩子中,身高排在最后3名)。
02.遗传性矮小症的分类
1.生理性遗传矮小:
天生小个子,但身体健康
可理解为“家族特色”——父母个子都不高,孩子遗传了这种基因,虽然个子偏矮但身体各项功能完全正常,就像父母给孩子“画”了一张小尺寸但健康的设计图。这类孩子一般父母或近亲中有多个矮个子,但是除了个子矮,没有其他健康问题(如智力、心脏、骨骼异常),而且骨龄正常,青春期发育时间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只是孩子每年长高速度偏慢,但大致符合生长曲线的最低线。
2.病理性遗传矮小:
基因“出错”引发的疾病
遗传物质的改变,不仅会导致身高异常,还可能伴随其他健康问题。这种矮小属于疾病。这类孩子身高远低于同龄人(例如10岁孩子身高像6岁),生长速度极慢,常规补营养、运动几乎无效,部分孩子可能合并特殊外貌(如头大、四肢特别短)、智力障碍、心脏病等问题,有的家族中可能有多人不明原因矮小或夭折史。原因有:
①某个控制骨骼生长的基因突变,导致四肢特别短小。
②生长激素失灵,编码生长激素的基因出问题让身体无法正常利用生长激素,就像“钥匙开不了锁”。
③特殊综合征:比如女孩因缺少一条X染色体,可能身材矮小并伴随其他健康问题等。
03.如何提前发现风险?
1.孕前检查:
如果家族中有不明原因的矮小成员,或之前生过矮小宝宝,或多次流产,或新生儿夭折史,夫妻孕前可以到专门的备孕门诊、遗传咨询门诊进行夫妻携带者筛查,明确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2.产前检查:
早孕期筛查(孕11-14周):
1、NT超声检查:
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后透明层厚度,初步排查染色体异常(如特纳综合征)。
2、无创DNA检测(NIPT):
抽妈妈的血,筛查胎儿是否存在常见染色体问题(如21三体、特纳综合征等)。
孕中期大排畸超声检查(孕20-24周):
通过详细超声检查胎儿骨骼、器官发育情况,发现四肢异常短小、心脏缺陷等问题。
高风险人群的深度检查:
羊水穿刺/绒毛取样:若家族史明确或筛查异常,可通过抽取羊水或绒毛组织,直接检测胎儿的基因或染色体(如FGFR3、SHOX等关键基因)。
重要提醒!!!
查出基因问题≠孩子不能要!在有些情况下孩子出生后可以通过治疗改善,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分析利弊。
3.出生后检查:
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增长缓慢,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画生长曲线
定期测量身高,在生长曲线图上标记。如果身高一直低于“最矮的3%红线”,就要警惕。
第二步:拍骨龄片
生长发育内分泌或骨科就诊,拍骨龄片,给孩子左手拍X光片,看骨骼年龄是否落后。大部分遗传性矮小症的孩子骨龄正常。
第三步:查基因+测激素
抽血检测与矮小相关的基因,尤其是家族中有类似情况时。抽血查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排除“激素不足”导致的矮小。
基因虽然给身高画了一条“起跑线”,但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加速器”。无论是孕期排查风险,还是出生后科学干预,都能帮孩子突破部分基因限制。家长们记住,比起纠结厘米数字,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才是真正的“顶天立地”。
来源: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