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俩八旬老人饱受腰椎卧病之苦 看医生如何让其重新下床行走

王净丽    2025-02-1952640

  八旬老人的病痛煎熬与求医之路

  “我疼得都走不成路,好像有无数条虫子在咬我,天天晚上睡不着觉。”80岁的李女士回忆起病痛时,眼中满是无奈。从去年5月开始,她的臀部、腿部及足底莫名开始持续疼痛,曾尝试过膏药贴敷、推拿、口服药物等治疗,但症状都不见好转,生活几乎陷入绝境。另一位82岁的王女士也有着类似的痛苦经历。她3个月前突然出现腰痛伴双侧臀部、大腿后侧疼痛麻木,曾在当地做保守治疗后症状也不见明显好转,“我连上厕所都得人扶着,感觉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王女士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沮丧。

   

   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两位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

  多学科会诊:为高龄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脊柱外一科主治医师张兆振经过细致诊查与评估,确诊李女士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女士为腰椎滑脱症。制定治疗方案时,考虑到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两位患者的日常生活,科室主任马虎升带领团队为两位高龄患者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决定为她们实施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这种手术方式虽然复杂,但能彻底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腰椎的稳定性。”马虎升说,医院在对腰椎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已经拥有很成熟的技术,但考虑到两位患者年龄比较大,手术可能存在脑梗等并发症的风险。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成功为两位患者实施了手术。“医生们非常耐心,详细地给我们解释了病情和手术方案。”王女士的家属回忆道,“我们虽然担心,但看到医生们这么专业,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术后康复:重获新生的喜悦

  手术后,两位患者恢复良好,很快就可以在支具的保护下自由下床行走。“我终于能正常走路了,身体不疼了,那种感觉太好了!”李女士激动地说,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王女士也感慨万千:“本来以为自己以后只能躺床上不能动了,没想到还能自由走路,生活还能自理,不用给孩子们增添太多负担。”她表示,手术不仅缓解了身体的痛苦,更让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我们深知高龄患者手术的风险,但看到她们术后的康复,一切努力都值得。”张兆振表示,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科学康复是关键。他提醒患者,面对疾病,不要轻易放弃,科学的治疗和坚定的信念是战胜病魔的关键。

   

  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滑脱的诊治策略

  马虎升介绍,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外科领域极为常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缓解,仅在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单纯髓核摘除术和腰椎融合术。单纯髓核摘除术是一种经典的手术方式,历经数十年的临床验证,其主要目的是直接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该手术的优点在于保留了腰椎的正常活动度,但其缺点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尤其是当椎间盘退变较为严重时。相比之下,腰椎融合术通过植入内固定钉棒系统和椎间融合器,彻底解决椎间不稳问题,同时为患者提供长期的稳定性。然而,这种手术方式会导致腰椎活动度部分丧失,尤其在融合节段。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椎体病变情况以及整体身体状况。对于年轻患者,通常推荐单纯髓核摘除术,以最大限度保留脊柱活动度;而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伴有腰椎不稳或退行性滑脱的患者,腰椎融合术可能是更优的选择,因为它能有效解决不稳问题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腰椎滑脱症同样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病理机制可分为两大类:退变性腰椎滑脱和真性滑脱(峡部裂性滑脱)。退变性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的椎体相对位移,其特点是腰椎峡部并未发生断裂。这类滑脱通常病情较轻,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然而,当患者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如腿部疼痛、麻木,甚至影响行走时,则需考虑手术干预。

       真性滑脱则是由于腰椎峡部断裂所致,这种情况通常预示着病情的进展不可避免,最终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的影响,椎弓根钉的固定效果可能不佳,导致复位困难或内固定松动。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尽早手术,避免延误治疗,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影像学表现以及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功能恢复。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